從廟埕到墓埕的體驗與轉譯:以大學課程與民間信仰的結合為例
課程狀態
課程已結束
每次授課時數
-
微學分獲得方式
需參與所有場次
課程簡介
大學課程能如何結合地方民間信仰?本次演講將介紹大學課程與臺灣民間信仰結合的可能性,分別聚焦於問事、家將文化與陰廟信仰等三項課程內容,觀察師生如何在課程中進行信仰文化的記錄、體驗與轉譯。 歡迎對民俗文化、宗教信仰、轉譯創新及社區發展有興趣的學生一同來討論這些問題。
講師資訊
課程大綱
上課時間及地點 | 講師 | 講題 | 課程學習重點 |
---|---|---|---|
2024/10/16 15:00~18:0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羅景文老師 | 從廟埕到墓埕的體驗與轉譯:以大學課程與民間信仰的結合為例 | 我們特別聚焦於高雄的陰廟信仰,陰廟常因其與死亡、非主流信仰的關聯而被忽視,但這些信仰卻承載著地方文化發展與歷史創傷記憶,而值得被發掘、記錄與詮釋。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民間信仰汲取靈感,透過「轉譯」手法,將神秘的陰廟信仰轉化為創意實踐,創新呈現這些被忽視的信仰文化寶藏?這些課程內容又能否促進了學生對陰廟文化的重新認識,並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學習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提升了他們的創意能力與在地文化的關懷意識呢?歡迎對民俗文化、宗教信仰、轉譯創新及社區發展有興趣的學生一同來討論這些問題。 |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