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裡找時間,從時間裡論藝術

課程狀態

已授課完畢

每次授課時數

2hr

微學分獲得方式

需參與所有場次

  • 地球科學
  • 海洋科學
  • 藝術
  • 哲學
  • 美學

課程簡介

工作坊邀請地球化學與藝術管理專業的老師,分別以科學與藝術的角度探究「時間的起源與計算方式」以及「時間與藝術理論的相互影響」,引領參與者探討不同領域與時代的時間概念。課程先由林玉詩老師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宗教與科學對於宇宙計時的爭論,以及介紹近代科學如何確定宇宙、地球、與海洋的年齡。接著,陳宏星老師再以「時間」概念延伸,以問答的方式帶領學生思考藝術的起源,探索不同時期的藝術概念如何演變。課程最後將以「世界咖啡館」的問答討論方法,鼓勵學生探索科學和藝術中「時間的概念」,反思人生經驗。 ※本課程微學分:全程參與認列0.1學分。

講師資訊

林玉詩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

  • 同位素地球化學
  • 有機地球化學

玉詩老師將介紹海洋科學學者如何透過海水中或地殼中的元素進行定年,進而了解地球過去的環境與發展歷史概論式的分享,同時,介紹在宗教與科學領域中,人們如何詮釋「時間」。

陳宏星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助理教授

  • 西洋藝術史
  • 藝術哲學
  • 西方美學
  • 藝術理論與評論
  • 藝術策展
  • 藝術投資與市場

講者將透過分享會的形式與參與者互動,利用對答探討何謂美學、第一件藝術品是什麼等藝術的起源與趨勢,以及在不同時代下藝術概念的演變。

課程大綱

上課時間及地點 講師 講題 課程學習重點

2024/05/25
14:00 ~ 15:00
圖資10樓SW1005教室

林玉詩、陳宏星 時間之計:哲學、宗教與科學家對計時的思想演變 時間,一個無法重複的奇異維度,它到底有多長,是否曾有過一個起點,是古今中外不少能人智士試圖回答的問題。本講座將帶領各位回顧古籍中對時間的想望,宗教與科學對計時的話語權爭奪,乃至近代絕對計時方法建立的故事。一段看似逐漸理性的道路,卻又得到一個哲學乃至近乎文藝式的結論。那麼,時間會有終點嗎?

2024/05/25
15:00 ~ 16:00
圖資10樓SW1005教室

林玉詩、陳宏星 從「技術」到「當代藝術」:藝術(概念)在時間中的演變 何謂「藝術」?歷史上第一件藝術作品誕生於何時?「園藝」可以算是藝術嗎?為何當今一根貼在牆上的香蕉也可以是「藝術」?藝術概念是普世的概念嗎?藝術史上種種有趣、又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將構成本微學分的腦力激盪時刻。我們將以問答互動的工作室形式,把難題拋給所有的與會者,一起尋求藝術本質性的問題解答。

2024/05/25
16:00 ~ 17:00
圖資10樓SW1005教室

林玉詩、陳宏星 世界咖啡館 此部分將以「世界咖啡館」的方法學進行腦力激盪,結合兩場講座的內容及相關的延伸問題。參與者將圍繞講座中提出的核心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並在不同階段移動到新的桌子,與新的小組成員分享觀點。

顯示過去募課資料

瀏覽數: